“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诗歌教育被边缘化了吗? | 黑板洞察-1929cc威尼斯
中国的诗歌最早可追溯到文字发明以前,而从诗歌诞生之日起,诗歌教育也相伴而生。在古代,吟诗作对出现在节庆祭祀、朋友相聚、爱人相恋等众多场景中,唐宋以后连科举考试也要考作诗。然而,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诗歌逐渐式微。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一批出色的诗人,但当下已经鲜少有人以诗人自居,那么,诗歌教育也因此被边缘化了吗?
01
粗暴的校内诗歌教育,
正在扼杀孩子们的感受力
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特点,学校教育对诗歌的价值取向也极大影响到诗歌教育的发展。2017年9月1日开始,教育部统编版本的语文教材开始陆续投入使用,和以往教材相比,这次教材其实增加了古诗内容,小学有古诗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以古诗词为主。同时,高考作文部分对诗歌写作的接受程度在逐渐提升,过去的高考作文写作多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仅有浙江卷和江苏卷明确提出不得写作诗歌,其余8套试卷均未作禁止。
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看,官方对诗歌教育足够重视,但依然有不少人认为:诗歌教育在中国是缺失的。知乎网友鱼鲜支认为,从个体经验而言,相比时代的影响和生活的压力,粗暴的诗歌教育更能从根源掐灭一个人对诗的兴趣。课堂上的诗歌课是僵化的、功利的,从诗人生平背到词句注释,整个过程中只有知识的堆砌,学生却很难从中感受到“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的诗句之美,长此以往,对诗歌的喜爱与对美的感受就在日复一日的“背诵全文”中消磨殆尽了。学生学习也多为应付考试而非提升文学和审美素养,这是应试教育与审美教育难以调和的矛盾。
02
诗歌——圈地自萌的小众赛道
与英语、数学等细分赛道比起来,诗歌教育显然是弱刚需,学生和家长当然更愿意为提分显著的“高性价比”课程买单。同时,近几年诗歌部分在各套高考语文试卷的分值占比变化不大,均在10分左右,题型以理解赏析、概括主题大意为主,因此,诗歌类赛道远不如其他细分赛道火热。我们在企业查询网站共搜索到10个较为知名的诗歌平台,其中并没有像其他赛道一样的“教育培训机构”,多为诗歌阅读及分享平台,共四家获得融资,融资轮次多为早期融资,金额从数十万到几千万不等,其中融资金额达5000万的平台为儿童传统文化教育服务商。从地域上来看,则多集中于北上广深或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
近两年,受益于传统文化的崛起,出现了一些诗歌类综艺节目,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今,约有7档知名度较高的诗词类综艺登录电视荧屏,对诗歌文化推广普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节目模式同质化严重,在一档节目取得成功后,后来者往往更倾向于采用已经过验证的节目形式。中华好诗词等三档节目在形式上仍侧重于考察记忆力的答题竞赛,未跳脱出知识记忆的层面,另有三档节目都为诗词音乐竞演,音乐性更强。从娱乐性的角度来看,显然有不少综艺比诗歌更契合大众口味,而在文化性上,诗歌综艺对诗歌文化所产生的渗透作用也有限。
校内的诗歌教育存在僵化的缺点,但校外所提供的诗歌类平台比起说是“教育“,更像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可供交流与分享的出口。一般来说,在中国,只要能与考试成绩挂钩,那么对应的赛道就相当于获得了生长的肥沃土壤。然而,诗歌自身特性及当下的现实情况决定其几乎不可能成为教育企业争抢的大热赛道。
03
教育“麦当劳化”背景下,
被冷落的诗歌教育
“麦当劳化”一词原是由社会学家乔治·里兹所提出的,它指的是一个社会经历着速食餐厅特色的过程,效率、标准、可计量成为人们最看重的因素,快餐店原则占据主导地位。在当下,教育也不能免俗的陷入了“麦当劳化”的境地。“数学班”、“英语班”受到热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的过程可标准化、流程化,结果相对可控和可计量,而真正的诗歌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它所需要的是长期、系统的培养与熏陶,这似乎与现代社会的节奏相悖。尤其在人工智能冲击下,诗歌也能“速成”,各种人工智能诗歌写作平台比比皆是,不管是五言律诗还是七言绝句,ai在1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与人类冥思苦想写出的诗歌相比,可能还更胜一筹。那么,诗歌在现代社会是否已经失去用武之地了呢?
微博博主丝绸的尾巴第二季认为,古诗词兼具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具有代表性的唐宋诗,上通天理,下至人心,触达人类最基本最复杂的情感体验,最幽微细小短暂的主观感悟都能在古诗词里找到回应。学校教材所选取的诗歌偏好边塞诗、离别诗,多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与壮志豪情,但是,中华几千年的诗歌浩如烟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样的诗句描述的虽只是生活里细碎的场景,却拥有美的力量;疫情期间中日两国援助彼此时引用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诗句更是兼具思想性与实用性。ai写诗速度虽快,但其过于工整、匠气,永远不可能拥有人类的思考与感受力,用工具写诗的愉悦也不可能超越一个人表达内心所获得的愉悦。
虽然近几年官方一直倡导弘扬传统文化,但在教育快餐化的背景下,诗歌教育目前还是一个圈地自萌的小众赛道。事实上,不仅古诗逐渐失去了一席之地,现代诗歌似乎也慢慢对现代人失去了吸引力。这其中,除了诗歌自身的单一化缺陷,诗歌被边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节奏快、表达渠道多样,人们也越来越习惯于碎片化阅读,诗歌沉浸式体验的阅读方式逐渐被短视频、搞笑段子取代。另外,诗人宋琳认为:学术偏倚也是造成诗歌式微的原因之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有一些出色的诗歌批评家,当时一篇文章出来就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但如今,讨论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中有句歌词:“你等在这文化的废墟上,已没人觉得你狂野”,诗歌及其背后的文化渐渐边缘化,这句歌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诗歌爱好者的境况,曾经诗人所代表的浪漫、自由已经被其他流行文化取代了。然而,陈寅恪先生说:“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因此,各种诗歌大赛、诗词类综艺、诗歌交流平台虽仍有改进空间,但这是一众诗歌爱好者孜孜不倦地为诗歌文化的传承所做的努力。社会更迭,但有思想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美学价值的文化一定会得以保留。